微信扫一扫
十月怀胎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卸货啦!
然而卸货以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比如很多地方为了喜迎小天使的到来,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习俗:挑马牙啦、挤乳头啦,打绑腿啦。
到底有没有必要?会不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面对不会说话不会表示的小宝宝,新手爸妈需要着重观察哪些地方来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呢?
一时疏忽爽,小心悔断肠!
科大大今天就要给大家讲一讲:
哪些“新生儿习俗”万万要不得?
哪些新生儿表现需要重点注意?
来,上课!
警惕!3种养娃风俗重可致命!
新手爸妈经验不足,极易被所谓的“过来人”误导……
尤其这3种坑娃的风俗,多地盛行,妈妈越早知道越好,养娃路上少踩坑!
挑马牙
有家长求助:孩子牙龈上长了白色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婆婆又说要挑破,否则会影响宝宝乳牙发育。
科言科语:马牙是正常现象,出生几周后就会自然消失!不用管!
马牙一旦被挑破,口腔粘膜就被破坏了,就给了细菌钻空子的机会。如果马牙太大,影响宝宝正常吃奶,可以去医院,让医生评估如何处理。
挤乳头
据说新生儿不挤乳头,长大后乳头内陷、生完孩子后会堵奶。
科言科语:乳房有少量分泌物,都是正常现象!2周左右就会消失!千万不能挤!
曾发生一起“一位母亲在宝宝刚出生没多久,就给孩子挤乳头,导致女儿19岁仍没有乳头”的事件。
因为新生儿体内会残留一些从妈妈那里带来的激素,所以新生儿乳房偶尔有分泌物,甚至能摸到硬结。
如果挤压乳头,易引起新生儿乳腺炎,甚至影响乳房发育!
打绑腿
家长都想要孩子有一双大长腿,听说绑腿有神奇功效,回家就给孩子绑腿。
但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宝宝难受、哭闹、而且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甚至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真是百害无一利。
科言科语:给宝宝绑腿,容易造成腿部血液循环不畅。
大长腿都想要,科大大都懂,但都不要急。O型腿→X型腿→直腿,这才是宝宝正常的生长轨迹。
新手妈妈成功躲避了“错误风俗”这一个大雷,那又该如何继续通关,来判断自家娃是否健康呢?
四看一听口诀:及时发现异常!
今天,科大大决定拿出珍藏已久的“四看一听”口诀,新生宝宝健康观察不用愁。
一看面色
正常的足月宝宝,面色红润,大多新生儿在2~4天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两周就会自然消退。
如果足月宝宝超过2周仍未消退,就需要医生检查有没有其他可能。
另外,面色苍白甚至发灰,也是孩子生病的信号,需要家长提高警惕。
二看体温
一般选择宝宝吃奶后30min,安静状态下测量。新生儿的正常体表温度是36.5℃ ~ 37.5℃。
低于36.5℃,注意保暖。
37.5℃≤体温<38.5℃时无需药物干预,新生儿体温调节没有发育完全,应为宝宝适当减少衣物,加强散热。
体温≥38.5时为患儿减少衣物, 30min后复测体温,如果体温未下降,需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三看呼吸
正常的新生宝宝:安静状态时呼吸通常在40次≤每分钟≤60次的范围内,可以看到他的胸廓和腹部有节奏地上下起伏。
新生儿一般是腹式呼吸,妈妈们可以根据特点来数呼吸,观察宝宝呼吸节律是否规律,呼吸深度是否一致,呼吸时有无异味、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口唇发青等。
当孩子出现异常呼吸状态时,都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为保证宝宝周围空气清新,家长最好不要在室内抽烟!
四听哭声
正常的宝宝:哭声是响亮的、有拐弯、有节奏感的。
如果一直睡觉,不哭不闹,不是说明宝宝乖,而是他生病了,应尽快就医。
如果宝宝哄也哄不好,哭闹时出现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等时,家长也应尽快带孩子就医。
五看吃奶
正常的宝宝吸吮有力,吐奶量较少。一般情况下,新生儿每天哺乳8~12次,2.5~3h一次。只有保证了频繁的吮吸,才能保证乳汁分泌量。
出生第1天,每次只能吃3~7ml。
出生第3天,每次能吃25~30ml。
几天后可以达到60~80ml。
15天~满月,每次奶量80~120ml。
每个宝宝胃的大小和生长特点不同,妈妈们要多多观察。
如果宝宝“四看一听”都正常,请为自己鼓掌:咱家娃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