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阜阳已发生多起!家长千万注意!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猜你喜欢 / 正文

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阜阳已发生多起!家长千万注意!

转载 张思佳2021/07/23 09:49:03 发布 来源:颍州晚报 作者: 8759 阅读 0 评论 168 点赞

4岁“熊孩子”玩手机

充值3.8万元

家长多方联系后一直退款未果

图片


近日,市民韩女士咨询

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充值

能不能给予退款?

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图片
4岁孩子玩手机,充值3.8万元


市民韩女士

在太和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做生意

由于太忙,无暇顾及4岁的儿子

平时只好把手机交给孩子打发时间

图片


近日,韩女士需要支付货款时发现

通过微信绑定的银行卡内没有钱了

“我记得钱是存在这张卡里的,

怎么突然没有钱了?”

图片

韩女士赶紧跑到附近银行查询

当她看到银行明细账单后

核对了付款时间发现

4岁的儿子头一天玩手机时

通过微信和支付宝

分别向某公司广告平台充值6次

共计3.8万元

图片


经过韩女士的询问

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

但由于年龄太小,孩子表示

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充值的、

也不知道支付密码

随即,韩女士选择报警


图片

太和县公安局旧县派出所民警告诉韩女士,双方并不存在欺骗或者欺诈行为,且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充值,应尽快和广告平台公司取得联系,告诉对方由于孩子未成年,没有自我管控能力,希望问题能得到解决。


韩女士说,作为家长没有监督好孩子,她要负一定责任。可孩子毕竟未成年,管控能力差,希望广告平台公司能够返还这些钱。


于是,韩女士多次和平台客服联系,可事情一直没有进展


图片
平台客服:尽快调查、退款


图片

据韩女士提供的账单信息显示,孩子操作的6笔充值,分别是:杭州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两笔——5999元、8000元,湖北科技有限公司两笔——8001元、8000元,深圳市电子商务商行一笔7000元,厦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笔1000元




记者向公司客服反映此事后

对方提示可通过APP用户反馈一栏

上传相关资料和情况说明

从线上核实处理

但何时有结果,对方并没有明确说明


图片


7月15日,按照客服指引

记者帮助韩女士

上传了充值支付的截图等相关材料

截至发稿时

平台工作人员表示

尽快调查核实,解决退款事宜


图片
律师:8岁以下充值应退还


其实类似的事

在阜阳已经发生过多次了

图片


今年2月

12岁的小智用妈妈的手机

充值游戏、打赏主播

花费了近50000元


卢女士11岁的孩子用她的手机

玩一款名为“火影忍者”的游戏时

充值了9000多元


太和县清浅镇14岁的张小雨
用其手机微信绑定的银行卡
充值Q币共17650元


未成年人网络“打赏”等有效吗?


图片

最高法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第九条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安徽勇胜律师事务所律师陆进称,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的费用,并非一律需要退还,应该根据他的年龄、智力水平来综合判断。一般来说,超过未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大额消费,可以要求退还。小额的消费行为,符合该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可能就不会支持返还。但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充值、打赏的支出,网络平台一律应该退还


暑假期间
不少家长会把手机拿给孩子玩
但一定要注意个人资金安全
同时要避免孩子被不良讯息侵害
如果发现孩子私自“充值、打赏
请第一时间收集证据
报警并联系客服

图片

重要信息!
转发告诉更多人!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