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黄芪是日常,常用的补气的中药。
那么你知道黄芪补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
在古籍《汤液本草·卷之三》中黄芪为补三焦之药,
“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
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
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
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一、补脾气——长于升举脾阳,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1)一般的脾气虚,
(2)脾气虚——脾失健运——脾虚气陷
最大的特长——既能补脾气,又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能够升阳举陷,
二、补肺气,
(1)肺气虚——呼吸比较微弱,声音比较低微,久咳虚喘,呼吸无力,
胸胁满闷,心中怔忡。
(2)肺气虚——卫气虚——表虚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气虚。
黄芪——补肺气+益卫固表——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
三、补气助水化——益气利尿——用于气虚的水肿
黄芪之性,又善利小便
脾气虚,水液的运化失调,形成水肿,小便不利而肿胀者,可用之以利小便。
四、补气,托毒外出,有利于生肌——托毒生肌,古人称之为“疮家圣药”
——正气亏虚,不能使脓毒外出,所以疮痈溃破以后,脓毒长期地不能干净,疮面就不能愈合
——主痈疽、久败疮者,以其补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溃脓自排出也。用于溃烂不生肌之处。
五、补气活血
——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
——气虚容易气滞血瘀——补阳还五汤或者三痹汤,
“气能行血”的中医理论,
黄芪还能补气以行血,用治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补阳还五汤;
“气能摄血”,
黄芪能补气摄血,用治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常配伍人参、当归等,如归脾汤;
六、补气生血
阳盛者阴长,气旺能生血——当归补血汤,
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可用治气虚津亏之消渴,常配伍天花粉、葛根等,如玉液汤。
七、妇女气虚下陷而崩带者,可用之以固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