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你还在卷分数?学霸金句迭出揭示学习的真相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你还在卷分数?学霸金句迭出揭示学习的真相
转载
张俊朋于 2025/01/09 15:13:4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明教育
657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张舒博确实是妥妥的超级学霸一枚,不仅高二就考取中科大少年班,获得物理&化学双学士,还从本科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不仅是典型理工男,还是地理历史人文爱好者、徒步登山爱好者、观鸟爱好者、自然摄影师,在现场听他分享,逻辑严谨,层层推进,金句迭出,很让人享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不要把眼光过多地集中在一门课的一场考试的分数上,而是更多地放在长远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培养上。” 张舒博以此开篇,详细分析了12年基础教育中的知识量分布特点:1.小学阶段(六年):“小学的知识量其实可以忽略不计。”这六年时间所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2.初中阶段(三年):“知识量是小学的三到五倍,但学习时间只有小学的一半。” 这意味着学习强度突然加大,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3.高中阶段(三年):“高中的知识量又是初中的几倍,但高中只有两年时间学新知识。”最后一年主要用于复习巩固,这使得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张舒博用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比喻展示了这种关系:“小学时,一个孩子每天学八小时考100分,另一个孩子每天学一小时考90分。成绩高的孩子看似占优,但到了初中甚至高中,学习效率和能力的差距会拉开。”为什么会这样?他解释道:“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重要的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存量。”这个观点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单纯依靠时间投入和知识积累的学习方式,将面临瓶颈。“成绩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大家都要面临升学压力。但比起分数本身,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效率和主动性。”他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关系: “比如,一个小学阶段成绩特别好的孩子,进入初中后成绩一下子不行了。同样的现象会在高中甚至大学再发生一次。为什么?因为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差距迟早会显现出来。未来遇到一个新问题,你需要快速找到相关知识并解决它。考试分数只是反映了短期知识的掌握,而不是长远能力的体现。”张舒博对分数的看法非常辨证:“分数和排名的意义在于阶段性的目标,但不能成为最终目的。比如,高中三年知识量有限,最后一年的高三主要是复习,而考试策略和学习效率在这个阶段非常关键。”他用自己的高中学习经历生动说明这一点:“考试后,我关注的不是最终分数,而是试卷中的每一道题是否完全掌握。过了考试当天,我必须确保所有题目都会做。这种关注知识本身的态度,比追求分数更重要。” 对比两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张舒博说:“在考试中,有的孩子通过高效率学习,只需少量时间就能达到高分,而学习效率低的孩子,即使花费更多时间,也可能成绩一般。”张舒博特别警示了一种常见误区:“很多家长特别焦虑,孩子在学校学完了,放学还要送去培训班,觉得所有时间都要用来学习。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分数和排名是对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回报,但并不等同于孩子真正的学习能力。”他用一个具体的对比来说明:“比如,一个孩子小学阶段每天学八小时,考100分,另一个孩子每天学一小时,考90分。到了高中的时候,高效学习的孩子可能花两小时考95分,而效率低的孩子依然需要八小时,却可能只考70分。这种差距就是学习能力和效率的差距。"在教育的长远目标上,张舒博提出了深刻见解:“教育的长远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现有知识。到了大学,知识的海洋无限广阔,你会发现,能快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比具体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得多。”他强调:“未来竞争中,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包括兴趣、效率和主动性的培养,而不是一味追求分数。”张舒博从自身经历出发,详细讲述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考完试后,我关注的不是分数,而是确保当天弄懂和掌握每一道题。这种刻意练习和深入理解的方法,远比简单追求分数更有价值。”他认为:“真正的学习能力体现在面对新知识时的掌握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张舒博分享了自己高考准备的具体经历:“我高二就参加了高考,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未完全结束,我自己制定了计划。从2月到6月,每两天完成一套综合卷,反复订正,调整学习方法。最终,这种高效学习方式让我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高考要求的所有内容。”他强调考试策略的重要性:“考试策略和时间分配也是一种能力。例如,如何判断哪些题目需要重点投入,哪些题目可以放弃。这些都是学习过程的重要部分,而非单纯追求分数。”关于治理积累和精力分配的关系,张舒博一语中的:“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12年基础教育学到的知识,与浩瀚的知识海洋相比,微不足道。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快速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未来竞争中,比拼的是学习能力,而不是存量知识。”他进一步解释这种关系:“中小学阶段的考试只是短期表现,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高效学习能力。到了大学或工作阶段,学习能力的差距会进一步显现。那些效率高、主动性强的孩子,必定在未来走得更远。”关于成绩到能力的转变,张舒博提供了具体的思路:“要从关注单一考试分数,转向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考试中不仅关注分数,更关注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过了考试当天,试卷上的每一道题我都要能独立完成。”张舒博最后总结道:“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教育的核心都在于孩子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是否能够保持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才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因素。”他用一句话点明教育的本质:“保持孩子的健康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这些论述,体现了张舒博对教育不同阶段差异的深刻理解,从知识量分布到学习能力培养,从考试策略到未来发展,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教育思考框架。他的分析不仅有理论高度,更有实践经验的支撑,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