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最近头疼女儿的“玻璃心”问题:12岁的女儿十分敏感,受一点委屈,眼泪就在眼眶打转,弄得家里大人都不敢对孩子说重话。她十分担心:女儿这样下去,将来很难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不得不承认,如今孩子的心
“问题孩子”四个字,有人看到的是“问题”,有人看到的是“孩子”。治疗孩子的厌学没有特效药,唯一有用的就是父母的爱和理解。当儿子说出“你再逼我上学,我就去死”时,我好像听见有什么东西“啪”的一声断了。曾
不知家长们是否发现:你越严格要求孩子,孩子越喜欢偷懒。你紧盯着他,催着他,他还是会想尽办法拖延、磨蹭。你急得火冒三丈,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改变。记得《少有人走的路》中曾提到,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
大多有早起习惯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在每天的早起中,腾出更多时间,做有意义的事。一日之计在于晨。让孩子赢得了早晨,他们才能比别人赚得更多的时间,通往更精彩的人生。01清晨,感受生命的活力偶尔会听到一些
这几年,“情绪价值”一词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在交往中,人们越来越看重情绪价值,来判断所处的某段关系是否是愉悦的、健康的。什么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一词原本源于经济学领域,放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可以这样
你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来抓你”“小心,外面有大灰狼哦”“你再闹,你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昨天和朋友聊天,跟我吐槽:家里的老人总是在孩子不听话、不配合,尤其是犯错的时候,会选择“吓唬”的方法来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烦恼:同样的话或道理,对孩子讲了很多遍,可孩子只当耳旁风,以前犯过的错误照样会犯,不好的行为“屡教不改”。比如小一点的孩子,刚刚学会独立吃饭,让他不要用手抓菜,纠正一次下次还是会抓
01一位妈妈发现,8岁的女儿特别喜欢说:随便、都行、无所谓……“你中午想吃什么?”“随便!”“开学需要买点新文具吗?”“都可以!”“周五想去哪里玩?”“不知道”孩子这个小习惯,有时候能为她省去不少麻烦
这几年,“丧”“躺平”“摆烂”等词语流行于网络中,很多年轻人都会这般形容自己。大致的意思是指在问题面前,最后都选择了消极面对、逃避和放弃。这种表现如果长期存在并且程度加深,很可能是遇到了一种心理学现象
想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跟习惯都有关系。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
《解放日报》曾经报道过,20个青少年抑郁休学的故事,令人唏嘘。这些孩子,大多是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原本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可是突然一天,他们突然变得焦躁、厌学、悲观、绝望、厌世……比如,有一位花一样的
01三不说爱默生有句名言:“家庭是父亲的土地,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每个小孩的内心都是柔软、稚嫩的,母亲轻飘飘的一句话,有时比一巴掌扇过去都痛。母亲的嘴,是一个家庭的风水,有些话,千万不要在家里说
人是自己造就自己的,大学提供的是外部条件,但真正的学习都是自学。大学与中小学不同就在于,中小学是“要我学”,大学是“我要学”。大学是一个自学的好地方,一个想要在大学中使自己成长成人的学生,就会依照自己
我们每一位做妈妈的,都期盼着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并且能够好好读书、上学。然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烦恼”。对此,我们要引导孩子解决成长的问题,化解成长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根据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随着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竞争、
1994年秋天,我去南京拜访了著名儿童教育家斯霞。她写了三句话赠我:“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疵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多少年过去了,这“三品”之说如警钟一般,一直在我耳边长鸣。令我深感忧虑的是,国
你常常认为孩子是乱发脾气、任性妄为、故意捣蛋吗?你认为孩子应该为此受到批评、责备、恐吓、惩罚吗?别再做“情绪文盲”型的父母了,别再让“暴力养育”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法国“育儿教母”卡特琳娜·
“松弛感”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有些人认为这是“躺平”一词又换了个柔和的说法。其实,真正的松弛感是一种平和的心境,是能够坦然、从容面对问题的态度,它不止是个人的生活理念,也是一个家庭需要具有的氛围。
有这么一种说法:中国妈妈活得太累了!女性要承担生育的痛苦,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会导致不停恶心呕吐,身体浮肿变形;生孩子的头两年,每天都紧绷神经,开不得半点小差,关于孩子的一切都亲力亲为,生怕有半点儿闪失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如果问:“你觉得养育孩子,最累的是什么?”那么“孩子学习不自觉,干什么都要催”绝对榜上有名。公众号推文中,每次提到这个主题,必然有很多家长在留言区“倒苦水”。有